您现在的位置:环保在线>环卫在线>资讯列表>何晟:苏州市垃圾分类全流程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

企业推荐

更多

何晟:苏州市垃圾分类全流程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

2024年04月11日 11:23:35 人气: 22028 来源: 易贸无废城市
  3月1日,2024(第四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大会上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何晟受邀分享“苏州市垃圾分类全流程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何处长详细介绍了苏州市垃圾分类全流程体系建设实践以及目前在前端投放、收运处置、长效机制方面的问题,最后分享了在碳达峰背景下的工作设想。

 
  苏州市垃圾分类全流程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
 
  政策法规体系:立法及执法是垃圾分类管理的基础
 
  2020年6月1日,《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截止目前,苏州市已制定的主要规范性文件:总体行动方案、设施设备标准及操作规范等超60+。
 
  管理体系
 
  领导重视+机构完善。建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组长制度,落实“书记抓前端、市长抓后端”协调机制。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市委市政府每年至少召开不少于2次的垃圾分类专题会议。苏州市抽调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34人成立垃圾分类工作专班,由分管副市长担任专班主任,专班工作人员脱产集中办公。各区同时成立区级专班265人。市级成立专职机构:苏州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配置事业编制20名,为长效管理提供人员保障。
 
  信息化管理提高效率。源头:专属“二维码”库96.6万个;源头称重设备63.8%,实现实时计量。收运:车辆监管系统,实时掌握收运进度及状态,杜绝混收混运。处置:设施接入率100%,实时计量,评价更准确,向结果导向的评价方式转变。
 
  监督考核体系
 
  压实各级主体责任。垃圾分类考核“五榜”制度,“市、区季度绩效榜”:市对各区进行考核,每季度一次。“街道(镇)绩效榜”:各市、区考核街道(镇),每季度一次。“社区(行政村)红灰榜”:街道(镇)考核社区(行政村),每季度一次。“社区(自然村)光荣榜”:社区(行政村)考核小区(自然村)。“条线达标榜”:机关单位、学校、医院的垃圾分类,每半年一次。
 
  宣传教育体系
 
  注重宣传顶层设计。每年根据工作进度制定总体宣传方案;将宣传教育工作纳入《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办法》;多部门联动宣传:妇联、团市委、邮政、商务、交通、市场监督等;宣传经费保障,垃圾分类公益广告占比不低于20%,报纸等主流媒体资源,注重典型引路、正面引导,市级主流媒体刊播相关新闻,电视《苏州新闻》《社会传真》等设立专栏节目。政务新媒体、抖音、广播剧、视频号、城市总入口等多渠道传播。
 
  大力开展志愿活动。全市“1+10”志愿服务联盟,形成市、区、街(镇)、社区四级志愿服务体系,全市垃圾分类服务团队800+、志愿者50000+。通过定期发布活动主题,开展垃圾分类宣讲、劝导、捡拾等志愿服务行动。
 
  打造宣教基地。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建设管理指引》,明确建设标准、运行管理、活动开展要求;市级宣教基地2处;各县市(区)至少1处区级宣教基地,各街道(镇)至少1处,全市共建成垃圾分类宣教基地160+,年度参观人数30万+。
 
  细致用心开展学校教育。制定实施方案,开展监督考核;编制专业教材,纳入课程教育;打造一批垃圾分类先进学习;组建一支教师宣讲团;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
 
  组织动员体系
 
  党建引领发挥示范作用。党员带头践行,争做生活垃圾分类的践行者;用活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党建活动,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者;要用好“行动支部”工作法,解决工作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开展有效行动,做好垃圾分类的推动者;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各个环节的监督工作,做好垃圾分类的监督者。
 
  源头投放体系
 
  定时定点有利取得实效。取消投放点10万+,新改建投放点1.46万个。采用“三定一督”方式,居民分类准确率显著提高,居民小区源头厨余垃圾分出率约40%,投放准确率达到90%,终端厨余垃圾分出率由5%提高至26%。
 
  因地制宜建设撤桶并点。评估收运处理能力是否匹配、基层组织力是否满足、群众的接受力是否足够等三方面,做到群众沟通要到位、投放设施要到位、督导人员要到位、收运队伍要到位、巡查机制要到位、投诉公示要到位等破解选址建设难题。
 
  收集运输体系
 
  严格规范分类收运。制定《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规范》《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质量管控(拒收拒运拒处)实施细则》,明确不同场所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责任主体及作业要求。通过公示小区分类收运单位及时间信息,加强公众监督,倒逼各地提升分类收运的服务能力,确保分类垃圾的及时清运。全市建立专业收运队伍500多支,配置分类收运车辆8241辆。
 
  末端处置体系
 
  补齐设施短板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目前,全市垃圾焚烧处理设施7座,日处理能力1.6万吨。园林绿化资源化利用设施和大件垃圾破碎拆解设66座,年处理园林绿化垃圾约3.6万吨,大件垃圾约5.3万吨。建筑垃圾处置设施6座,年处理拆迁垃圾505万吨。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设施12座,分散式处理设施248座,日处理能力计5686吨/日。
 
  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针对前端误时投放、参与率和准确率待提高、长效可持续机制的建立等问题,何处表示将注重误时投放点的设置,投放点开放时间继续优化,同时宣传执法到位,物业企业参与垃圾分类机制建立。
 
  在收运处置中,厨余垃圾设施的稳定运行有待提高,将加大研发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推进焚烧等其他设施的建设,继续完善可回收物体系建立。
 
  长效机制方面,保持高度重视,完善体制机制,成效评估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其他可持续机制的完善等。
 
  碳达峰背景下的工作设想
 
  公众参与:持续开展垃圾分类,提高投放准确率的基础上,减少焚烧中塑料的含量;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积极性;提倡节约,减少垃圾产生。
 
  收运体系:提高新能源车占比;优化转运站工艺,提高转运效率;合理规划收运路线,包括调整收运时间。
 
  终端设施:加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增加回收量和资源再生利用;控制不同终端处置设施进场垃圾的成分,减少垃圾中塑料的占比和可降解垃圾的填埋;改进焚烧工艺,提高焚烧效率,加强余热利用;加强对已封场的填埋场的甲烷收集和利用;提高厌氧设施的消化产期效率、减少沼气泄漏,优化沼渣利用,提高废气油脂的回收率。
 
  政策法规:加强数据管理和量化分析,量化垃圾行业对于城市碳中和的贡献;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法规;优化垃圾分类评价体系;制定分类收费制度(不同处置设施的收费费率不同)。
 
  原标题:【精彩发言回顾】何晟先生—苏州市垃圾分类全流程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