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环保在线>环卫在线>资讯列表>这些上市公司的名称,为啥都去掉“环境”两个字?

企业推荐

更多

这些上市公司的名称,为啥都去掉“环境”两个字?

2024年07月18日 08:55:05 人气: 23803 来源: 环保圈 伏波望族
  1 上市公司名称“去环保化”,近年来已多次发生
 
  又一家A股上市公司,在名称中去掉了“环境”两个字。
 
  7月15日,据全联环境商会官微报道,盛剑环境已经完成工商变更登记,中文全称正式变更为“上海盛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前,6月20日,盛剑环境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拟变更公司全称的议案》,拟将公司全称由“上海盛剑环境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盛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全称相应变更为“Shanghai Shengjian Technology Co., Ltd.”,证券代码“603324”保持不变。
 
  也就是说,以后“盛剑环境”的简称,很有可能就变成“盛剑科技”了。之所以更名,是因为近年来,公司聚焦半导体附属装备及核心零部件、电子化学品材料的研发攻关、创新应用,在研发验证、机型升级、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前公司全称中的“环境”“系统”已不能准确描述和涵盖公司当前部分业务。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公司业务布局和经营现状,充分发挥公司品牌效应及品牌优势,使公司全称更贴合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战略方向,所以,盛剑环境拟将公司全称进行变更。
 
  事实上,类似这样“去环保化”的更名,近年来已多次发生。
 
  2018年5月,上海开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将中文名称“上海开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开能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之所以从“开能环保”变更为“开能健康”,是因为随着公司近年来主营业务和管理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从组织架构上来看,目前公司除从事居家健康水处理产品和设备的生产制造及销售外,还需对多家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参股企业实施管理。为了更好地传递公司崇尚健康生活,也为了使公司名称能更加贴切反映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管控模式,开能环保因此改名。
 
  2020年11月,金海环境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1月5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公司证券简称的议案》,同意将公司证券简称由“金海环境”变更为“金海高科”。对于更名的原因,金海环境表示,为顺应市场需求,公司致力于实现产品技术及功能升级,应用并研发出抗菌防霉、负离子过滤、竹炭过滤、儿茶素空气过滤等过滤技术及全新的过滤产品。2010年1-6月,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为53.1%。因此,公司现有的简称已无法体现公司业务升级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现有简称中“环境”二字容易误导投资者认为公司的主营业务与环保业务相关。
 
  仅仅间隔一月,2020年12月,侨银环保也发布公告称,同意将公司名称由“侨银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侨银城市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由“侨银环保”变更为“侨银股份”。他们表示,上市后,公司升级实施“城市大管家”和“环保创新技术”双轮驱动战略,进一步加强全产业链条的协同发展。此次更名是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公司的主营业务性质,更好地体现公司核心业务发展规划,方便投资者理解公司战略方向和核心竞争力。
 
  到了2021年11月,景津环保也公告表示,公司拟将中文名称由“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景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将英文名称由“Jingj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变更为“Jingjin Equipment Inc.”。为什么从“景津环保”变成“景津装备”?
 
  原来,近年来随着下游市场的变化和公司的不断发展,公司由压滤机单一设备制造商发展成为了产品多样的成套装备制造商,产品种类涵盖压滤机、智能砂石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搅拌机、输送机、自动加药机、浓密机、叠螺脱水机、低温滤饼干燥机、U型混合器、滤饼破碎机等,产品的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广泛应用于环保、矿物及加工、化工、砂石骨料、新能源、新材料、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未来,公司还将继续扩大过滤成套装备品类,提高成套装备的技术水平,向 “高端过滤成套装备制造商”发展。
 
  因此,为了更准确、更全面反映公司的主营业务和发展战略,景津环保进行了更名。
 
  2 环保概念曾经备受追捧,不带环保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上市公司名称为何“去环保化”?可能每家都有每家的原因。但就在短短几年前,形势还不是这样子的,当时很多公司纷纷在名称里“上环”。甚至有人说,A股公司如果名字里不带上“生态”或“环保”两个字,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这种趋势,在2015年前后尤其明显。2015年8月19日,燃控科技更名为科融环境。9月11日,天壕节能更名为天壕环境。到了9月28日,凯迪电力又更名凯迪生态。事实上,凯迪电力的更名已是当年第5例与环保相关上市公司的更名事件。
 
  有统计显示,2007年起至2015年9月底,一共发生了13例环保相关的上市公司改名事件。考虑到环保上市公司的总数也就七八十家,此类事件已成相当的规模。当时,曾有文章分析称,这些上市公司之所以要在名字里加上“环境”“生态”两个字,不外乎几个原因。
 
  原因之一,是为了向环保概念靠拢。比如凯迪电力改名凯迪生态、天壕节能改名天壕环境,实际上,这两家企业的主营业务——生物质发电及合同能源管理一直占据着主要的营收比例,而环保业务所占比例则比较低,环保业务也明显低于能源业务的毛利率。有分析认为,对于这类能源企业而言,环保业务并非重要的战略投入和发展方向,之所以贴上“环保”和“生态”的标签,更多地还是着眼于公众形象、股价等当下的利益。
 
  当然,也有的公司是真的希望向环保领域转型,成为真正的环保公司。比如盛运环保,更名前叫做“安徽盛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以传送带等输送机械的生产制造为主,作为一个传统机械制造企业,该公司很早就开始了对环保领域的布局。2000年,公司委托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研发干法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及垃圾焚烧尾气处理技术。2005年,盛运股份又将干法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产业化,并建成年产12 台一体化尾气净化处理设备项目。随后又收购北京兰源环保,环保业务的比重不断上升。
 
  2014年8月,盛运股份宣布以5820万元(溢价212%)收购以垃圾焚烧为主要业务的北京中科通用环保,在完成整合后,环保类业务已成为其主营业务,固废处理和环保设备销售两大块环保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6成左右。
 
  于是乎,到了2015年4月,盛运股份正式将名称改为“盛运环保”,显得水到渠成。
 
  还有的公司,改名是为了配合重大战略规划改名。比如国电清新改名为清新环境,主要就是为了在保留企业科技特性基础上,淡化单纯电力行业的属性,更加凸显公司致力于环境治理、环境改善和环境管理的产业志向,而非简单的环境保护,更符合企业向非电领域发展的战略方向。类似的情况还有南海发展改名瀚蓝环境,也是为了淡化地域化的名称,以配合其走向全国市场的战略目的。
 
  当然,也有极个别案例,公司主营业务与环保无关,改名只是为了贴上一个“环保”标签。比如鲁丰股份更名为鲁丰环保,该公司一直从事的是有色金属(铝)加工业务,主要产品为各类铝箔。无论从历年财报披露的信息中,都看不到半点节能环保业务的影子,公司营收100%来都自于有色金属加工业。有分析认为,该公司的更名最大的目的是为了冠上一个“环保”的光环。虽然不排除公司真有转型环保业的打算,但实际上,如果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投入,转型也是困难重重。
 
  总之,无论出于何种原因,2015年前后的这波更名潮,其实说明了环境保护已成为一个被认可、被追捧的符号,并受到了政策和资本层面相当程度的重视和支持。对于那些更名的企业而言,无论是追赶热点、提振股价,还是转型正名,都无可厚非。
 
  3 一切概念炒作都是浮云,业绩才是根本,主业才是王道
 
  从当年纷纷“上环”,到如今的“去环保化”,资本市场也经历了一个轮回。金钱永不眠,见证的只是时代的变迁。如今,在资本市场,股民对整个环保行业的小市值公司都不太看好,估值都不算太高。相比2015年前后的那段风口期,很多环保企业的市值都已大幅缩水。
 
  从资本市场本身而言,其实早已见惯了这样的风云变幻。早在2015年时,就有媒体统计过,自国内有股市以来,沪深两市共有1298家公司有过改名记录,占比几近50%,其中更名次数最多的是阳煤化工,更名次数达到13次,其次是浪莎股份,15年内改名12次,几乎每年改1次。
 
  上市公司的更名,也映射出时代的印记。1999-2001年,网络科技如火如荼,不少公司纷纷更名为“XX科技”、“XX高科”。到了2007-2009年,房地产行业火爆,“XX置业”、“XX地产”的名字就多了起来。而2013-2014年,手游、影视风光乍现,“XX网络” “XX传媒”则充斥了A股市场。
 
  而根据不完全统计,A股市场上市公司更名后,持股30天平均涨幅达到11.1%,持股30天上涨概率更是达到62.20%。
 
  股市的这般反馈,也激发了上市公司改名的很多“玄学”。比如绿的谐波改名后低开低走,有人建议其改名为“红的谐波”。而大地熊改名后持续单边下跌,更有不少投资者要求公司更名为“大地牛”。
 
  有股民就曾经表示:“股票的名字和人的名字一样重要,我喜欢挑名字讨喜的,可能是心理作用吧!”这方面,比较成功的案例则是多伦股份,当年趁着互联网金融概念大火的时候改名为“匹凸匹”,因为这个名字正好是P2P的谐音,所以改名后连拉6个涨停板。
 
  总之,上市公司更名虽然属于公司“自己的事”,只要经过法定程序,到工商局变更登记即可。但上市公司毕竟属于公众公司,是企业向市场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和渠道之一,所以也需要自律和监管机构的规范。
 
  说到底,业绩才是根本,主业才是王道,离开了主业和业绩的一切概念炒作都是浮云。有些企业在更名后股价虽然会有一段时间的涨停,但这种上涨效果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一般在2周之后就会恢复正常水平。
 
  回到环保行业,虽然现在有的企业在“去环保化”,但仍有一些公司在名称中加上了“环境”的字眼。比如,2020年12月,光大国际更名为光大环境。2021年5月,洪城水业变更为洪城环境。
 
  时任光大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付万军表示,光大环境此次变更公司名称,是光大集团品牌建设的重要一步,是优化“光大”品牌形象、塑造“一个光大”品牌体系、提升“光大”品牌价值的重要举措,将更直观地体现光大环境的发展方向和业务重心,更好地支撑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希望光大环境承担好光大集团环保E-SBU核心企业的职责,为维护绿水青山、打造宜居环境而不懈努力,助力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原标题:这些上市公司的名称,为啥都去掉“环境”两个字?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