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环保在线>环卫在线>资讯列表>推进由“建设”向“建成”跨越式转变,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的“长春模式”初步形成

企业推荐

更多

推进由“建设”向“建成”跨越式转变,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的“长春模式”初步形成

2024年07月22日 11:30:36 人气: 18007 来源: 长春生态环境
  正在建设中的长春市永春现代生物医药城,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生态环境部门将无废园区、绿色低碳等生态环境元素,全面融入区域规划环评编制中,实施区域固体废物智能化和精细化治理新模式,把医药城建成高标准集医药研发、医药制造、医疗流通、医疗销售等为一体的“无废”产业集群……这是长春市高水平打造 “无废城市”的一个缩影。
 
  自2022年4月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以来,长春市多途径践行无废理念,坚持把“无废城市”作为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建立“六个体系”,初步形成了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低碳化综合治理的“长春模式”。
 
  建立以夯实管理根基为根本的制度体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以打造“生态强市”为主线,厚植绿色动能,确立近远期两个阶段建设目标,搭建三级指标体系,将“无废城市”建设纳入绩效考核内容,构建协调联动工作格局。全方位推进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体系建设。确定了46个建设任务,明确了全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专班34个成员单位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
 
  建立以推进科技引领为重点的技术体系。成立建设项目融资工作专班,围绕项目支撑,针对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利用、最终处置、能力建设等4个方面,指导国有企业探索建立投融资试点平台。长春市人民政府与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固废“三化”利用、创新平台搭建、绿色产业培育、重大环保科研立项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帮助长春市培育良好产业生态。加大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完成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结题验收项目17项,涉废领域技术创新共投入市级科研经费290万,带动社会资本投入300万。
 
  建立以培育骨干示范为带动的市场体系。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成功推荐30家企业申报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推动制造业节能降碳发展,组织重点企业申报创建国家和省级绿色制造示范项目。提升农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推进“秸秆变肉”暨三百万头肉牛工程。建成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194座,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100%。全面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腐熟发酵粪肥还田251万亩。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提高现有8座装修垃圾处置场建设水平,推进吉林鹏霖建筑垃圾再生循环利用智能产业园建设。
 
  建立以形成闭环管理为导向的监管体系。促进社会源固废减量,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两套回收系统“两网融合”。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扩建项目和餐厨 (厨余)垃圾处理厂项目建设,建成后实现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全部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全市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8%,参与率75%以上,回收利用率达39%,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一档水平。强化处置能力监管,优化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模式,推进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工作,提升工业园区危险废物收集转运能力。完善小型医疗机构医废收集转运体系,提升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和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以促进全民参与为目标的宣教体系。多场景营造“无废城市”建设氛围,推进无废文化宣传。采取举办主题活动、新闻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无废城市”宣教活动,印发“无废城市”建设、“无废细胞”创建等实施方案。开展“无废城市”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园区等活动,完成13类435家“无废细胞”创建工作。
 
  建立以区域部门协同为方略的共建体系。去年11月, 长春市人民政府、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共同主办了长春市2023年促进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助力“无废城市”建设项目推进会。会议期间,吉林省生态环境厅与长春市政府携手签订了《加快推进长春市无废城市建设,打造典型示范的合作协议》。长春市政府、哈尔滨市政府、沈阳市政府、大连市政府共同签署了《东北四市“无废城市”共建战略合作协议》。长春市教育局、市文广旅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欧亚集团等单位发布了《长春市“无废细胞”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并向全市“无废细胞”建设单位和广大市民发出倡议。
 
  “十四五”时期,长春市将坚持围绕打造生态强市,聚资源、建平台、落项目、促合作,强化政策,努力打造“无废城市”建设长春样板。
 
  编辑 | 李长磊
 
  审校 | 赵欣颖
 
  原标题:推进由“建设”向“建成”跨越式转变 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的“长春模式”初步形成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