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
目前,国际国内市场正处于版图重塑之中,环境企业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和地区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日益增强,出海的地区变得更加广阔无垠。从传统的欧美市场到新兴的东南亚、非洲、中东乃至拉美地区,处处可见中国企业的身影。
对于环境企业来说,海外市场的拓展不仅可以缓解国内市场竞争的压力,还能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打造企业二次增长曲线。
当然,国内企业出海也面临诸多竞争压力。不同国家的市场环境及需求差异较大,如何快速调整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特定市场的需求成为企业面临的现实挑战。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方面,在国内市场已经证明可行的商业模式可能不适合海外市场,需要重新评估和调整。
有鉴于此,环境商会组织专门力量整理东南亚、中亚、中东等区域重点国家环境治理情况,通过商会官方公众号分享系列报告,供业界同仁参考。
东南亚系列包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缅甸等各个国家的概况、环境状况、环境管理、环境政策、环境法律,以及未来展望等内容。敬请关注!
新加坡
一、国家概况
新加坡共和国(简称: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面积709平方公里(或724.4平方公里),人口568.58万(或570万),是城市国家,共分6个区,不设区政权机构,由中央各部直接管理各项事务。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属外贸驱动型经济。
二、环境状况
新加坡四面环海,是天然良港,属热带雨林气候,雨水较多(年降水2000毫米以上)、空气优良、生物物种较多(8000种以上),垃圾处置率高(60%回收,36%焚烧处理、4%填埋)。但因国土面积小,雨水收集难度大,非常缺水。
(一) 水环境
新加坡国内主要水源是大气降水,年降雨量多达2400毫米,但由于大量收集雨水难度大,严重缺水,水资源总量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世界排名倒数第二,仅211立方米。因此,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签有长期供水协议,为了避免由此受要挟而处于被动地位,新加坡政府提出开发四大“国家水喉”计划。
40年来,新加坡的“四大国家水源”战略让这个城市国家建立了强大、多样化和可持续的水源供应。除了本地集水区和进口水之外,新加坡还利用再生水和淡化海水。有了这些不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新水源,尽管气候变化导致干旱日益严重,新加坡仍能成为一个水资源安全的城市。
目前,再生水和淡化水可满足该市65%的用水需求,到2060年可达到85%的需求。通过这一创新,新加坡也已成为一个全球“水务枢纽”,拥有180家蓬勃发展的水务公司和20多个研究中心,其中包括国有企业凯发和胜科,以及跨国公司威立雅和日东电工等。这些公司利用在新加坡建设回收和海水淡化厂的经验,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可持续的水资源解决方案。例如,凯发的项目包括位于阿尔及利亚的全球最大海水淡化厂和中国最大的海水淡化厂。随着全球人口、经济和环境趋势的持续,水务行业的重要性只会日益增加,新加坡已成为先行者,并将处于有利地位,充分利用向低碳、水资源安全未来转型带来的经济利益。
(二) 大气环境
经过新加坡政府对交通、工业废物排放浓度等的严格控制,新加坡的空气质量常年居于亚洲榜首,连续11年获得全球最宜居城市第一名。空气质量由新加坡国家环境局的空气质量监控和管理系统负责监测,划分等级标准采用的是美国环保署的通用标准,即由PSI指数反映空气污染物浓度水平。近年来,新加坡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或浓度情况见下表:
(三)废物
为了处理爆炸性增长的垃圾,新加坡发布了包括《新加坡可持续蓝图2015》《零废物总体规划》《可持续资源法案》在内的多项制度,明确规定了废物综合利用目标、相关方责任、具体措施和执法手段。
目前,新加坡垃圾回收率约为60%,无法回收的垃圾90%通过焚烧处理。新加坡回收焚烧垃圾产生的热量来发电。
2017年,新加坡2.3%的能源供应来自垃圾转化为能源(国家环境局,2018年)。为了提高人们对垃圾问题的认识和回收资源的必要性,新加坡宣布2019年为“零垃圾年”(环境和水资源部,2019)。2019年下半年,政府推出了《零废物总体规划》,详细阐述了到2030年将送往实马高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减少30%、将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延长至2035年以后以及减少焚烧排放的战略(环境和水资源部,2019b)。
政府还推出了《2019年资源可持续性法案》,以强制执行到2020年的包装数据报告、到2021年的电子垃圾生产者责任延伸以及从2024年开始的强制食品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到2025年的包装(包括塑料s)生产者责任延伸(环境和水资源部,2019b)。该战略符合政府的目标,即到2030年将回收率从2017年的61%提高到70%(国家环境局,2018年)。然而,废物部门仅占新加坡总排放量的0.6%。
目前,新加坡垃圾岛到人工观光岛的转型为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树立了典范。根据国家环境局(NEA)的一项调查,越来越多的家庭正在进行垃圾回收,调查发现,到2023年,进行垃圾回收的家庭比例将从2021年的64%上升至72%。这项于2023年4月至6月进行的调查共有2,180名受访者参与,调查还发现,更多受访者知道可以放入回收箱和回收槽的常见物品。约89%的受访者知道冲洗过的洗发水或洗涤剂瓶可以回收,而2021年这一比例为71%。但对于2023年调查中引入的新产品塑料薄膜,只有34%的受访者知道这种形式的软包装可以回收。与2021年相比,人们对不需要的水果或蔬菜部分、脏的塑料食品容器和小型电子设备不能放入回收箱或滑槽的认识有所下降。2023年,89%的人知道不需要的水果或蔬菜部分无法回收,而2021年这一比例为91%。至于脏塑料食品容器和小型电子设备,这一比例分别为74%和53%,而2021年这一比例为79%和55%。当无法回收的物品(如食物或液体垃圾)被扔进回收箱或溜槽时,就会产生污染。这导致被食物或液体污染的实际
可回收物品必须被处理、焚烧并倾倒在垃圾填埋场。根据国家零废物总体规划和新加坡2030绿色计划,新加坡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70%的整体回收率。但2022年的国内回收率下降到12%,为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三、环境管理
新加坡环境管理的主要部门是永续发展与环境部(MSE)。该部门成立于1972年9月,其前身是新加坡环境部(ENV),主要工作包括:(1)提供处理固体和液体废弃物以及排水的环境基础设施;(2)采用污染控制手段;(3)通过教育、监督和执法,建立高水平的公共卫生标准。2020年7月27日,新加坡环境与水资源部(MEWR)更名永续发展与环境部(MSE),以更好地反映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以及政府在碳减排、海岸保护、零废物和循环经济以及食品和水安全方面的重大举措,战略方向主要是:气候恢复、经济复苏和资源可持续。此外,社会经济部负责与国际伙伴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和可持续性挑战。
四、环境政策
新加坡政府主要颁布了《2015年新加坡可持续蓝图》《2030年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2020气候行动计划》《零废物总体规划》等环境政策。2021年2月10日,新加坡发布《2030年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该绿色发展蓝图由新加坡教育部、国家发展部、永续发展与环境部、贸工部和交通部五个政府部门联合主导,旨在增强新加坡的经济、气候以及资源弹性,在城市绿化、可持续生活和绿色经济等方面制定明确目标,推动公共领域、企业和个人在未来10年朝永续发展的目标迈进。其主要措施包括:
1、甲烷承诺:新加坡是《全球甲烷承诺》的签署国之一,承诺到2030年将甲烷排放量以2020年为基准年减少30%。甲烷在新加坡总排放量中的份额约为1.2%,自2010年以来绝对甲烷排放量几乎保持稳定。新加坡的能源部门贡献了其甲烷排放量的80%左右。
2、退出煤炭:在COP26期间,新加坡加入了由190个国家组成的联盟,承诺逐步淘汰燃煤发电并停止建设新电厂。新加坡承诺到2050年继续逐步淘汰其电力结构中的未减排煤炭,并限制政府在国际上直接资助未减排煤电。
3、100%电动汽车:新加坡不是COP26上到2040年实现汽车和车辆零排放承诺的签署国。新加坡的运输业以化石燃料为主,石油占该行业燃料组合的90%。新加坡绿色计划2030包括大力推动电动汽车,到2040年实现100%电动汽车。
4、林业:新加坡不是森林和土地利用宣言的签署国。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因此,来自LULIUCF部门的排放量可以忽略不计。新加坡打算将其绿地用作碳汇,尽管没有提到具体目标。
5、超越石油和天然气:该联盟成立的目的是通过终止新项目许可和逐步淘汰现有石油和天然气项目来限制任何形式的化石燃料扩张。新加坡没有碳氢化合物储备,所有能源需求都依赖进口。新加坡进口原油用于炼油和石化工业。新加坡的石油炼制、储存和配送基础设施是其经济和全球能源贸易的关键。天然气产生了新加坡近96%的电力。此外,新加坡正计划成为液化天然气加注中心。
即使新加坡由于国内可再生能源限制等因素无法大幅加强其减排政策,更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可通过进口低碳能源转向更清洁的能源供应来实现)也将表明政府致力于为全球气候变化减排做出应有贡献。鉴于绿色氢能对于实现1.5°C兼容世界的重要性,新加坡有机会成为其他亚洲国家绿色氢能储存、交易和运输的区域中心,从而在这一领域发挥区域领导作用(Somani,2022年)。自2019年1月1日起,对液化天然气、电力和工业设施征收5新加坡元/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税,这些设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合计超过2.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排放量的43%。根据2022年的预算,税率将在2024-2025年提高至25新加坡元/吨二氧化碳当量,到2026-2027年进一步提高至45新加坡元/吨二氧化碳当量,目标是到2030年达到50-80新加坡元/吨二氧化碳当量(国家气候变化秘书处,2022b)。财政部长王瑞杰表示,政府预计在五年内筹集10亿新加坡元,用于资助生产力补助金(能源效率)和能源效率基金(Tan,2018年)。IPCC(2018)特别报告建议,碳价需要定得相当高,以符合1.5°C兼容路径。[1]碳税可以通过改变相对价格来鼓励更多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能源。CAT计划政策预测现在包括了这项碳税的影响。然而,人们普遍承认,需要尽早实施更高的碳价,以转移足够的激励措施,使排放量走上下降轨道,与《巴黎协定》相一致(碳市场观察,2017年;沃伦,2014年)。新加坡的缓解战略基于三个领域:提高能源和碳效率、减少发电中的碳排放以及开发低碳技术(环境和水资源部,2016年)。提高整个经济的能源效率是新加坡缓解战略的支柱。在其最新的国家气候行动计划(环境和水资源部,2016年)中,政府列出了一系列提高所有部门能源效率的政策,其中包括《能源保护法》、《绿色标志认证和能源标签计划》以及家用电器能源性能标准等。政府还制定了到2030年实现80%的建筑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目标(建筑和建设管理局,日期不详)。2017年,《能源保护法》得到加强,要求受监管的能源用户由独立第三方验证其监测计划,并任命一名温室气体管理者(国家环境局,2017年)。
五、环境法律
(一)总体情况
新加坡共和国现行法律体系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其主要法律渊源包括成文法、判例法和习惯法,约有360余部法律。新加坡的成文法分为议会制定法及附属立法。新加坡的立法机关为总统和国会。新加坡的环境法律(Act)均由国会通过,条例(Regulation)由各部部长批准。新加坡宪法中不含关于环境保护的直接规定,新加坡也没有统一的环境法典来规制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制定法散见于各项国会法案和政府部门制定的辅助性法律中。目前,新加坡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以两部综合性法律《环境保护和管理法》以及《公共环境卫生法》为主体,其他还包括但不限于《排污法》《危险废物法(进出口及过境控制)》《辐射防护法》《节约能源法》《碳定价法》《资源可持续发展法》《防止海洋污染法》《公园和树木法》《濒危物种(进出口)法》等环境专门法。
(二)主要法律法规
1、环境保护和管理法
1999年新加坡颁布《环境污染控制法法案》,取代了20世纪60年代出台的《清洁空气法》,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土壤污染控制、危险物质控制和噪声控制。2007年6月,新加坡政府将《环境污染控制法》更名为《环境保护与管理法》。《环境保护与管理法》是一部包括环境污染控制、环境保护管理和资源保存的综合性法律。该法共十三章、78条,涵盖污染控制、有害物质控制和工业厂房工程的许可等内容。该法还包括预定场所、危险物质控制、制度的主题事项三个附表,并附带了空气杂质条例、厂房边界噪声限制条例、罪行构成条例、建筑场地噪音管制条例、牌照费条例、危险废物条例、柴油发动机排放条例、消耗臭氧层条例、禁止使用明火条例、工商业污水条例、车辆排放条例等附属条例。该法意在整合环境污染控制有关的法律,以对保护和管理环境、保护资源及与此有关的目的作出规定,从而巩固了既有的关于空气、水污染和噪声以及危险物质控制的独立法律。新加坡没有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专门法律,但在《环境保护和管理法》第26条和第36条有相关的规定,条款规定在进行高污染新建项目之前,要对可能造成的污染影响和控制措施作全面考虑。
2、环境公共卫生法
《环境公共卫生法》于1987年通过,历经十余次修订,是效仿英国的《公共卫生法案》、新西兰的《新西兰公共卫生法案》以及美国的《纽约市健康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的涉及整体环境卫生的法律。19该法是新加坡更新卫生立法和改善公共卫生标准的一系列措施之一,旨在整合与环境公共健康相关的法律,并规定与此相关的管理公共清洁服务、市场、摊贩、食品机构和一般环境等相关事项。
3、碳定价法
新加坡《碳定价法》颁布于2018年4月11日,并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80条、九章,分别为序言、适用、人员和设施的登记、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要求、碳定价、上诉、记录和登记册、行政管理和执法、其他杂项。该法附有五个附表,对温室气体、排放阈值、碳税等作出了规定。新加坡通过该法引入碳税,成为东南亚首个引入碳税的国家。
4、排污法
《排污法》颁布于1999年,并于2000年、2001年修订。该法旨在规定污水和土地排水系统的建设、维护、改进、运行和使用,以规范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与之相关的事项。
5、防止海洋污染法
《防止海洋污染法》是新加坡为实施《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控制和管理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国际公约》国际协定而制定的,旨在减少和控制船舶污染和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环境。该法颁布于1990年,并于1991年和1999年修订。该法共35条、六章,依次为序言,防止土地和设备污染,防止船舶污染,防止海洋污染的预防措施,成本承担,其他事项。
6、可持续发展法
《资源可持续发展法》旨在规定与收集和处理电气和电子废物以及食品废物有关的义务,要求报告进口到新加坡或在新加坡使用的包装物,管理运营生产者责任计划的人,并促进资源可持续性利用。该法实施了一个框架,让从产品供应中获利的人承担在这些产品成为废物时承担收集和处理的费用,鼓励包装生产商减少、重新使用或回收包装,以及适当地隔离和处理食品废物。
7、节约能源法
2012年新加坡颁布了《节约能源法》,并于2014年、2017年修订,旨在转变能源利用方式,提升能源效率,采用清洁能源,促进节能减排。
8、公园和树木法
《公园和树木法》规定了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树木保护区、遗产道路绿化缓冲区和其他指定区域内的树木和植物的种植、维护以及与此相关的事项。该法颁布于2005年,并于2006年修订,共65条、九章,依次为序言,管理,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树木和植物的保育,种植区、公共开放空间和绿地,危险预防,强制执行权,罪行、处罚和诉讼,其他事项。
9、濒危物种(进出口)法
《濒危物种(进出口)法》旨在通过控制某些动物和植物及其部分和衍生物的进口、出口、再出口和从海上引进的问题,以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该法颁布于1989年,分别于1990年、2000年、2006年和2008年修订。该法共30条、四章,依次为序言、对列明物种进出口等的管制、执法权力和程序、其他杂项。
10.辐射防护法
《辐射防护法》颁布于2007年,并分别于2008年、2014年修订。该法是为履行《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而制定的,旨在控制和管理放射性材料和辐照装置的进口、出口、制造、销售、处置、运输、储存、拥有和使用,防止核武器扩散并建立实施和维护核保障制度。该法共45条、十章,依次为序言,行政管理,放射性物质和辐照设备的进出口等管制,许可证,与职业健康和安全有关的一般规定,放射性废物的处置,信息和文件,检查,与《核材料公约》有关的犯罪,执法,其他杂项。
11、其他
除以上环境法律外,新加坡与环境相关的法律还有《虫害与农药控制法》《氰化氢(熏蒸)法》《传染病法》《吸烟法(特定区域禁止)》等。
六、未来环境发展目标
2021年2月10日,新加坡政府公布《2030年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SingaporeGreenPlan2030),制定了未来十年内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帮助新加坡转型走向更具可持续性的未来。绿色发展蓝图由新加坡教育部、国家发展部、永续发展与环境部、交通部和贸工部五大部门联合主导,包括“大自然中的城市”、“可持续生活”、“能源重置”、“绿色经济”、“具韧性未来”五大支柱目标。要想实现以上目标,离不开政府和公众的协作努力。
大自然中的城市
城市绿化是新加坡规划中的重要一环,维持可持续性能让新加坡居民的未来世代受益。
到2030年,新加坡会多种植100万棵树,每户家庭步行10分钟即可达到公园。而且在2035年底前,新加坡也会增加1000公顷的绿色空间。新加坡发展部将继续构筑18公里长的东海岸-巴西立和34公里长的兀兰-市中心两个南北绿色联道,以及25公里长的卡迪蒙苏-双溪布洛和62公里长的樟宜海滩-大士两个东西绿色联道。在这些绿色联道建成后,不管是想和家人一起骑脚踏车运动,抑或是徒步欣赏风景,都将非常方便。与此同时,这也将增强全岛的生态连结和韧性。新加坡在未来几年将花费3.5亿新元致力于此项工作,这有助于新加坡变得更环保,更宜居。
可持续生活
在绿色发展蓝图的规划中,居民生活方式也要更加强调绿色与可持续性。在通勤方面,预计到2030年,75%高峰时段的通勤方式都将变为公共运输,而且脚踏车道也将增加两倍多至1320公里。除此之外,到2030年代初,地铁线路也会由目前的230公里增加至360公里。另外,每人每天的平均垃圾填埋量也要减少30%,学校的净碳排放量也要减少三分之二。学校还要通过新科学馆对学生、公众进行可持续、绿色相关的公共教育。
能源重置
电动汽车比燃油汽车更为环保。到2030年,在新加坡注册的新车必须是节能车型,全岛也会建设多达6万个电动汽车充电点。
绿色经济
为了鼓励绿色经济领域创新,新加坡政府也会实施一系列的激励措施:比如推出“能源效率基金”,支持企业采用节能模式。新加坡企业发展局斥资1.8亿新元推出企业可持续发展计划,同企业、商会和政府其他机构合作,以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据估计,这个计划将使6000家企业受益,把裕廊岛打造成可持续能源和化学园区。
具韧性未来
全球变暖的气候问题日益紧迫,新加坡全岛将装置气候感应器,收集数据以了解城市热岛效应,并计划采取一系列减缓城市热岛的措施,比如采用降温或散热材料以对抗变暖问题。
气候的变动也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逐年上升。为了防止上升的海平面对新加坡造成威胁,政府早从2021年起,便开始探讨包括海堤与土堤的建设,并预计在2030年完成计划制定,保护裕廊岛以及市区-东海岸的海岸线、西北海岸线等高危区。
作为一个热带岛国,新加坡的土地和天然资源有限,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下,迫切需要共建一个绿色可持续性的未来。新加坡为转型走向可持续性城市做出的努力可以追溯到1992年,这也是首个绿色发展计划的发布时间点。
原标题:特刊 | 东南亚国家环境治理情况报告之新加坡篇
关键词:
智慧环保,垃圾分类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