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环保在线>环卫在线>资讯列表>携手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中国环博会进入绿色、循环经济新时代

企业推荐

更多

携手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中国环博会进入绿色、循环经济新时代

2024年11月13日 18:04:44 人气: 19094 来源: 中国环博会
  近日,中国环博会主办方宣布,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业务指导单位的“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正式成为中国环博会的协办单位,并就2025年4月在上海举办的第26届中国环博会同期展会“2025国际循环经济专题展览暨论坛”达成深度合作,这标志着中国环博会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其在亚太地区固废处理及资源再生利用的业务布局,迈进绿色、循环经济新时代。
 
  循环经济风起云涌,双强共建交流平台
 
  2025年,是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将基本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
 
  10月18日,我国第98家央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首支“国家队”——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承担打造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的重要任务。针对当前存在的重点行业资源产出效率不高、回收利用规范化水平低等问题,进一步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打造全国性、功能性的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
 


 

  今年以来,从顶层设计到配套政策,再到组建“国家队”,我国循环经济产业正从过去的以回收生意为主,发展为具有高科技属性的新产业,加快推动循环经济驶入“快车道”。
 
  2024年11月,亚洲旗舰环保展中国环博会IE expo China宣布与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达成深度合作,以更广泛的视角全面聚焦当前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前沿解决方案,协同打造更高效的产业服务平台。
 
  中国环博会IE expo China是全球环境旗舰展慕尼黑IFAT展的中国展,自2000年办展以来,凭借其高品质、国际化、专业化、全面性,已成长为中国及亚太地区颇具规模与影响力的线下盛会。2024中国环博会展出面积近20万平方米,吸引2400余家环保企业参展。其中,涵盖垃圾清运、固废处理、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四大领域的固废展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环博会重点展示内容,是国内固体废弃物处理及回收利用行业每年不容错过的年度新品发布和技术趋势前瞻的专业商贸交流平台。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指导的,跨地区、跨行业、全国性的社团组织。其在区域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业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再制造、园区循环经济、垃圾资源化、绿色消费及“无废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和有关部门提供平台服务,协会在册会员单位超1500家。
 
  在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下,协同打造的“2025国际循环经济专题展览暨论坛”,将构建一个闭合废弃物回收、处理、再生和利用的完整工艺场景,促进固废处理与资源再生利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动合作。


 

  聚合行业优势资源,链接世界循环经济
 
  依托IFAT全球资源赋能和中国环博会25年行业积累,本届循环经济展览将汇集集央企、国企、民企、外企、产业集群等在内的全明星阵容。除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外,同时还获得国际固体废物管理协会、德国废物管理协会、新加坡废物管理与回收协会、马来西亚废弃物管理协会、上海市循环经济协会、江苏省循环经济协会、浙江省循环经济学会、山东省循环经济协会、广东省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
 
  主办方将积极拜访邀约循环经济领域的权威机构,致力于聚合产业链资源,打造更高效的平台。本届循环经济展览将致力于线上线下一体化双轮驱动,聚拢媒体资源,扩大展会影响力。在中国环博会原有宣传基础上,展会将进一步拓宽循环经济相关的海内外近300家大众媒体、行业媒体合作,并联动微信、今日头条、知乎、百家号、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形成网页、客户端、APP、杂志等多平台、多维度、全方位布局,达成1000万+信息流曝光量。
 
  “2025国际循环经济专题展览暨论坛”将实现平台双强联合、资源强势聚合,彰显了中国环博会加速布局循环经济市场的坚定决心,更体现了中国环博会将在固废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创造更广泛影响力和市场协同效应,助力循环经济产业有效升级和持续增长。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