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环保在线>环卫在线>资讯列表>环境上市公司“去环保”更名潮:转型信号与价值重塑

企业推荐

更多

环境上市公司“去环保”更名潮:转型信号与价值重塑

2025年04月03日 09:00:30 人气: 2254 来源: 全联环境商会
  上市环境企业的“去环保”更名现象频发,成为这两年环境企业尝试战略转型的显著标志。这一趋势至今在持续深化,折射出资本市场与产业逻辑的深刻变迁。
 
  1 “去环保”更名潮继续
 
  今年来,“去环保”的更名潮还在继续。
 
  3月17日,天源环保公布,为进一步满足因公司主营业务变化带来的经营发展需要,配合公司的战略规划实施,体现公司“环保+能源”双主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公司需建立企业集团化的运营管理体系,更好地促进公司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公司拟变更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证券代码不变,证券简称拟变更为“武汉天源”。
 
  近日,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变更公司名称、经营范围及修订《公司章程》部分条款的公告,公告称,复洁环保长期致力于节能低碳领域先进技术与高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已从传统的先进环保装备制造企业转型为节能低碳高端装备与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基于战略规划以及经营发展需要,拟对公司名称进行变更,从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复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证券简称及证券代码保持不变。
 
  同期,复洁环保发布《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方案提到,2024年,是复洁环保极具压力和挑战的一年。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行业下行周期及政府财政压力、项目新建与招标进度迟滞等多种因素影响,传统环保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司业绩承压显著,倍感紧迫。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689.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7.5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38.1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50.3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986.62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63.06%。
 
  复洁环保表示,2025年,将聚焦主责主业,多措并举应对新形势,强化科技赋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稳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以期以良好的经营业绩为投资者创造持续的投资回报,切实增强投资者的市场信心,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
 
  可见,更名只是企业突破估值瓶颈的多重举措之一。
 
  2 去环保,也是突破环保边界
 
  从整个A股市场来看,更名一事也非环保行业专属,科技、绿色、数智等热词成为近年来上市公司更名热潮竞相冠以的词汇,而这些更名折射出新的转型趋势。
 
  聚焦环保,这些年环境上市公司的估值经历了跌宕起伏。过去,环境保护是一个被认可、被追捧的符号,并受到了政策和资本层面相当程度的重视和支持,环境企业估值也曾辉煌过。
 
  这几年,风向确实变了,和早些年的争相“+环保”相比,“去环保”预示着环保不香了?有媒体调侃——“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了”。调侃归调侃,从这些企业的出发点来说,与其说是“去环保”,不如说是渴望突破环保边界,链接更多可能,这也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探索。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有新改善”,这一新表述反映了在新阶段新目标的引领下,碳中和进程加速、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环境产业正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增效,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防控+循环经济”的系统布局。
 
  更名背后,也反映出产业转型的方向探索和企业实践路径,映射出三大趋势:
 
  一是从符号推崇到价值回归。环保行业正经历从政策驱动的估值高推向技术驱动的理性回归。
 
  二是从单一治理到多元协同。"双碳"战略推动环境产业边界扩张:新能源开发、生态修复、循环经济等新赛道崛起,要求企业完成新角色重构。
 
  三是从资本追逐到长期主义,上市不再是终点,持续创造价值才是关键。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升级与商业模式革新,构建穿越周期的硬实力。
 
  从行业角度来说,一方面,期待上市环境公司共同努力,基于主业讲好“环保+”的故事,带动资本市场重新认识行业。另一方面,也呼吁资本市场看到行业在新的发展过程中更多可能,给予环境上市公司更多信心和认可。
 
  更名也许只是一个开始,要乘上春风高飞,必先长出丰满羽翼。和过去相比,上市已经不等于接通资本市场就万事大吉,对如今的上市环境企业而言,讲好"环保+"故事的同时,必须以真实业绩支撑估值逻辑,唯有构建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方能在新赛道中实现价值跃迁。而通过可持续高质量运营,重获资本信心,重塑环保行业价值成为环境上市公司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原标题:环境上市公司“去环保”更名潮:转型信号与价值重塑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